Back to top

Response to “注明籍贯有积极意义” and “反对出生证取消籍贯” (Lianhe Zaobao, 8 August 2022)

Lianhe Zaobao
13 August 2022

电子出生证恢复显示父母籍贯

谨答复《联合早报·交流站》于8月8日刊登的卢桂霞读者投函《注明籍贯有积极意义》和刘玉荣读者投函《反对出生证取消籍贯》:

我们感谢卢女士和刘先生的投函。

移民与关卡局留意到一些新加坡人对电子出生证不包括父母的籍贯感到担忧。

过去的纸质出生证显示孩子父母的籍贯,孩子的籍贯则从未显示在出生证上。为了取代纸质出生证而推出的在线出生登记手续和电子出生证,简化了登记程序,电子出生证的栏目也有所减少。除了父母的籍贯外,父母的出生地、母亲的住址、为孩子登记出生的地点,以及报生者的资料等信息都不包含在内。电子出生证只保留了政策或其他公共行政所需要的信息。

不过,移民局会继续在全国个人资料库登记籍贯信息,这些信息可以通过电子政府密码(SingPass)查询。想要查询个人最新登记籍贯的人,可以通过个人的SingPass查询,SingPass是最新登记籍贯信息的权威来源。个人可以通过向移民局提交书面声明,更改所登记的籍贯。

我们应该清楚说明不在电子出生证中包含父母籍贯的原因,并指出这些信息在Singpass中仍然可以查到。

不过,在参考了所接到的反馈之后,移民局决定从9月1日起,在电子出生证中显示父母的籍贯。至于在5月29日至8月31日之间发出的电子出生证,家长可从9月1日起重新下载包含父母籍贯的孩子电子出生证,无须另外付费。更多细节将在适当时候在移民局网站(www.ica.gov.sg)上公布

移民与关卡局
机构传播与服务司
战略传播与媒体关系主任
王沛文

<Original letter>

Lianhe Zaobao
8 August 2022

注明籍贯有积极意义

从今年5月29日开始,电子版出生证的父母资料栏,不再显示父母各自的籍贯。这样的做法,令人有点遗憾,因为注明籍贯有积极和特殊的意义。

籍贯包含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让自己知道“我来自何处”,或我的父母、祖辈来自何处。这是追本溯源、饮水思源,自我探索的一条线索,更是寻根的纽带。我国有各籍贯的会馆组织,在加强宗亲的凝聚力,了解自身的根源,保留各籍贯的传统艺术文化方面,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就如历史学者柯木林所说的,籍贯等于是一个族群的“姓氏”,也是一种对自身根源的记忆。

也许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会认为自己不会加入宗乡会馆,无须知道自己的籍贯。当别人问起你是什么人时,你可以大声地说:“我是新加坡人!”这没有错。但当别人问起你的祖籍在哪里时,你可能不知道“祖籍”是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人家会对你有怎样的评价?即使你学历高、职位高,却不知道祖辈来自何处,该会感到惭愧吧?赶快回去问父母,如果父母也不知道,那就拿报生纸看一看,才知原来父亲是广东人,母亲是客家人,而自己跟随父亲,就是广东人。再下来就可以较深入地了解广东人和客家人的习俗文化了。

追溯籍贯是目光短浅、钻牛角尖的做法吗?刚好相反,这是宏观且具世界观的。试想,如果几个来自不同领域、初次见面的人聊起天来,竟发现当中有自己的同乡时,会顿时感到亲切,缩短了彼此的距离,接着要商谈合作,也就简单多了。此外,年轻人知道自己的籍贯,有助于他们在国外联系同乡情谊,开拓联络网,使业务多元化。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自己人,好做事!

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教授李志贤的看法值得参考,我国的华人社会是由不同籍贯所构成,保留族群意识很重要,年轻人即使不会讲方言,但知道自己的籍贯,会和家人一起庆祝族群独有的节日。这对促进家人间的理解和谅解,培养凝聚力,建立和谐融洽的家庭至关重要。

总之,在数码报生纸上注明籍贯,在传承族群文化习俗,加强协商合作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这也是一条根固绵远的家族纽带。

卢桂霞

<Original letter>

Lianhe Zaobao
8 August 2022

反对出生证取消籍贯

电子出生证取消华人籍贯栏目的决定有待商榷。政府不提倡方言的应用,时下很多年轻人也不会说各自籍贯的方言,以后的新生儿都是新时代新加坡人。

当局这一举措没有顾及民间的感受。本地华人社群籍贯意识仍然很强,社团会馆也是民间活力的来源。当局应考虑让家长决定是否填上籍贯。

刘玉荣